“永威”之行感悟
——趙紅艷
所謂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”,帶著一顆好奇探秘之心,河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一行二十人于3月25、26來到美麗的沁陽永威中學,參加“首屆中國(中部)高中教師發(fā)展論壇暨2017年河北衡水中學高三教學策略研討”現場會。會上,我們聆聽了有關高考改革的專家報告、衡水中學張文茂校長教育教學管理專題報告、衡水中學優(yōu)秀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工作專題報告,本次論壇向與會老師闡述了教育教學新理念和新策略,深度剖析各學科備考成功經驗和做法,特別是在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的核心素養(yǎng)方面給了我們許多啟迪。
一、關于高考
從根本上來講,無論是美國、英國、還是韓國、日本、中國,有考試就有應試,想要考好、考第一,就會有壓力,就要有付出。憑什么教育是快樂的?教育怎么一定是快樂的?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,這是不言而喻的。但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,給孩子更多的快樂,給孩子更多的游戲時間。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?……我覺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讓步,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。不要迎合社會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,什么素質教育、什么應試教育。應試是最基本的素質。
二、關于教學模式
河南省沁陽永威學校的“先學后教,當堂訓練”和我校的“四環(huán)八步”教學模式有許多相似之處,打造高效課堂也是我們雙語人的奮斗目標和美好愿景。但是,在一年多的具體實施過程中,我發(fā)現在課程設置中,學生的“自學”特別是預習環(huán)節(jié)缺少足夠的時間,每天學生能夠利用的公共自習只有一節(jié),用來完成各科“自主感知”、預習課文、再或者進行進一步探究深化時間應該是不夠的。
三、關于教師的仁愛之心
習近平主席指出,做好老師,要有仁愛之心。以前講愛多,但講仁愛少。把其連在一起,有著深刻內涵。愛是人之情,是本能,仁是愛之理,是價值觀,沒有仁的價值觀,就沒有真正的愛。如何做到仁愛?“安土敦乎仁,故能愛”。也就是說,人在一個單位安定、安穩(wěn),才能生發(fā)愛心。如果不安心工作,也就談不上愛了。因此說,有仁愛才有責任,有責任才有追求。
四、關于“永威”的精細化管理
永威學校的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之上的,而且絕大部分是蔡林森校長親手起草。各種制度“細”、“全”到事事有章可循,不留空白,而且每一制度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,不需要再附加解釋和說明,既便于師生操作,也便于領導檢查。如:教學方面就有備課、講課、課外輔導、作業(yè)批改、考試周周清、學生課內規(guī)劃等制度;如:學生衛(wèi)生管理方面,日檢查、周考核,體現一個字就是“包”,“包”字當頭,“罰”字到位。
對于每個學校,制定制度不難,難的是如何執(zhí)行和落實制度,而制度的落實關鍵是領導帶頭。每天早晨5:40蔡林森所帶領的一班管理人員一定準時到各自的崗位上,看著學校一天工作和生活的開始,他們就是穿梭于教室、辦公室、操場等不停地發(fā)現問題、研究問解決問題。校長給班子成員做表率,班子成員給教師做表率,教師給學生做表率,層層帶動,制度就得到了落實。
永威學校每一項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都很精細,誰干啥?干到什么程度?都有明確具體的要求,都有嚴格的獎懲措施。如學生在什么時間起床,什么時間上操,什么時間學習,什么時間打掃衛(wèi)生(每天下午第三節(jié)課后半小時打掃衛(wèi)生時間,每個學生干什么都很明確),什么時間上下晚自習,什么時間息燈,誰負責保護管理班級財產,誰負責保護管理哪一塊地方的衛(wèi)生、花草樹木,誰負責保護管理哪一塊墻壁的干凈整潔,不被弄臟、損壞,都分工明確,各司其職,這種精細化管理舉措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。也正是這種精細化管理,才使永威學校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。
五、關于衡中的德育常規(guī)活動
任何教育都離不開強大的德育教育做支撐。衡中發(fā)展,源于德育。德育,源于小事,關乎國事,成于責任,奠基未來。其德育理念 :卓越德育使學生終身受益;其德育原則 :重過程 抓細節(jié) 強體驗;其育人目標 :培養(yǎng)適應未來社會發(fā)展的素質全面的現代人。在衡水中學,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,就沒有活力,就沒有激勵和喚醒。為此,學校每年均組織60余項豐富多彩的品牌教育活動,開啟了學生的心靈世界,激發(fā)了學生的擔當意識,強化了學生的價值取向,悄然給了學生一筆終身受益的財富。
衡水德育常規(guī)活動:一日行為規(guī)范,學生學習規(guī)范,每日三省十問,每周校園之星,早操和課間操,主題班會團會,星級宿舍創(chuàng)建,學生值周活動,每天課前一歌,素質拓展訓練,每日收看新聞,每周時政新聞,學生業(yè)余黨校,班級挑戰(zhàn)活動,家長走進課堂,每周六道歉日,每周一無批評日,班主任每日寄語,日行一善日積一語。讓學生體驗責任、感悟責任、內化責任、享受責任,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。
其活動特點:
三多:數量多 形式多 平臺多;三有:有思想 有內涵 有深度;三全:全面性 全程性 全員性
之所以組織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,就是要通過活動打開校園、打通課程、打動情感,讓學生們痛痛快快、高高興興、健康康地學習生活成長。培養(yǎng)心系親人、學會感恩的人,勇于擔當、懂得負責的人,善于交流、能夠合作的人,充滿希望,勇于挑戰(zhàn)的人,富有愛心、更具修養(yǎng)的人,擁有自信、能擔大任的人。過程導向的努力比結果導向的努力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教育應該給學生帶來什么?
作為師者,我們的責任并不僅僅是讓學生考入好大學,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看到努力的方向,給學生植入崇高的美德,諸如仁愛、誠信、責任、擔當、包容、感恩、進取等,并使其內化為一種向上、向善、向美的正能量,形成一種靈魂和精神,從而為青年學生的未來發(fā)展奠基。我們要努力辦好負責任的學校,就要讓師生個個實現卓越發(fā)展,人人擁有出彩人生,時時走在追夢路上,不斷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。
通過學習,結合我校特點提出以下建議:
(一)發(fā)揚民主、尋求發(fā)展,促進教師管理的精細化
教師隊伍的質量決定著學校品位的高低,教師的角色意識、責任意識、大局意識對學校管理至關重要。首先,要了解教師、信任教師,關心體貼教師、讓教師充分感受學校的溫暖,得到成功的滿足;第二,學校將通過教代會制訂嚴格、細致的教師行為準則,要求教師從組織紀律、道德規(guī)范、教學工作、集體活動四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,并逐漸內化為自覺行動;第三,將強化年級組管理的功能,讓年級組成為教師互相學習、自我管理的組織;第四,我們將為教師提供學習機會、適時培訓,為教師提供成長平臺,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(yè)發(fā)展。另外,我們將根據教師實際,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,使其揚長避短。我們希望通過精細化的管理發(fā)揮每一位教師的潛力,力求實現學校需要與教師發(fā)展的和諧統(tǒng)一。
(二)深化改革、注重實效,促進教學管理的精細化。
1.抓好集體備課工作。要求全體教師以“精心”為核心,貫徹“認真研究、托重學法、貼近學生、便教利學”的方針,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,備課中的主備、自備、集體備關系明確;充分體現“資源共享”最優(yōu)化選擇。
2.抓好課堂教學管理。要求全體教師在上課前要有比較充分的教學準備,有較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,教學過程始終體現著教學目標的落實,有循循善誘的魅力和鮮活的教學氛圍,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和形象的教學媒體,有足夠的練習時間和寬松的學習舞臺,有互動共享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,有明顯的實效和積極的學習興趣。每一個教師必須能上該學科課程不同課型的課,并提高精品課的比例。
3.抓好培優(yōu)補差工作。進一步加強培優(yōu)補差工作的力度,確保優(yōu)秀率,提高合格率。認真實施“四清(堂堂清、天天清、周周清、月月清。)工作”,課堂練習做到“人人過關,條條過關”不留盲點,必須改變學生的問題積壓、越拖越多的現象,力爭學習任務天天清。認真執(zhí)行家校聯系制度,形成家校教育合力,促進學生健康成長。
(三) 通過各種途徑,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。
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,目的在于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,主動地、自覺地分析自己的言行,提高自覺、自主、自強、自理的能力。作為教師來說,應為學生樹立典范,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,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(jié),使學生在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有所提高。